当前位置 首页 >> 健康养殖 >> 疫病防治控制 >>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防控知识
一、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?
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、热性、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,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A类传染病,我国定为一类传染病,属人畜共患传染病。不仅是鸡,其他一些家禽如鸭、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。高致病性禽流感通常无典型临床症状,发病急,体温升高,食欲废绝,伴有出血综合症,并随之死亡。死亡率高达100%,给养禽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。
二、禽类得了禽流感有哪些常见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?
病鸡精神沉郁,饲料消耗量减少,消瘦;母鸡的就巢性增强,产蛋量下降;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,包括咳嗽、打喷嚏和大量流泪;头部和脸部水肿,神经紊乱和腹泻。主要病理变化为喉头气管出血,鼻窦积聚分泌物,眼结膜水肿出血,有渗出性炎症。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。
三、要防止禽流感病毒传播给人
要防止禽流感病毒传播给人,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
一是要控制传染源,切断传播链。
二是要做好养禽地区环境的消毒工作,通过对养禽环境(包括有可能受到污染的水源等)进行经常性的消毒,以杀灭环境中污染的禽流感病毒,可防止人与禽流感病毒接触的机会。
三是禽流感疫情发生时,应坚决实施疫情扑灭措施,对病死禽和扑杀禽做无害化处理,避免与发病和死亡禽的接触。
四是与禽类接触人员应加强个人的卫生,尽量不接触病死禽及其排泄物;处理禽流感疫情的工作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。普通人群应避免与野生禽类接触,远离野生禽类。
人感染禽流感病毒以后,潜伏期一般为1-3天,通常在7天以内。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病比较急,早期表现类似于一般流行性感冒,主要是发热,体温39℃以上,可能持续1-7天,一般为3-4天,而且伴有流鼻涕、鼻塞、咳嗽、咽痛、头痛和全身不适,部分患者还有恶心、腹痛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严重者可发生死亡。
四、可预防禽流感的消毒剂
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,只要消毒措施得当,养禽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,如醛类、含氯消毒剂、酚类、氧化剂、碱类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禽流感病毒。
五、农户自养家禽如何预防禽流感?
农民自家小规模饲养的鸡、鸭、鹅首先应该做到保持禽舍的清洁卫生,鸡不应与鸭、鹅等水禽混养。如果在禽流感威胁区,应给鸡、鸭、鹅注射有效的疫苗。一旦发现家禽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、腹泻、脚趾水肿、脚鳞出血、头肿、流泪、冠髯肉垂有淤血、呈黑紫色肉等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现象,农户不要自行处理,应该立即向当地动物医疗机构报告,并对疫点采取封锁隔离措施,防止疫情扩散。
六、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途径
禽流感的传播主要通过健康禽与病禽直接接触,以及与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方式传播。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、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。因此病毒可随病禽及感染禽的眼、鼻、口腔分泌物以及粪便排出体外,含禽病毒的分泌物、粪便、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,如饲料、饮水、鸡舍、空气、笼具、饲养管理用具,运输车辆等均可机械性传播。禽流感病毒还可随候鸟的迁徙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,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群和禽产品的流通业也可以造成禽流感的传播。
平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
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61号